最新文章
 

教学科研

         2015-10-21        138

1教学改革及应用

本教研室围绕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主线,通过采用国内先进教材推动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实施案例驱动的教学和项目模拟的训练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程序设计练习系统和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教育理念转变

摈弃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如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的实际中。确立了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使教学活动确实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一个途径,而不只是教学环节中的形式。

2)教学模式更新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但是,这一转变并非意味着教师地位与价值的弱化,相反教师的作用和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提出了更加全面和更高的要求。

3)程序设计实践能力培养强化

根据程序设计课程所涉及的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特点,分别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入门训练、面向对象设计的提升训练”。

4)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分析为引导,围绕问题展开讲解程序设计技术,将抽象的方法和知识具体化。

5)网络化教学平台建设

围绕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开发和使用了一系列网络化辅助教学平台,包括学习平台,程序作业和考试系统等,活跃了课外实践活动,也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6)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

加强《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以及《数据库基础及应用》优秀课程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加强科学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用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优秀教材。加强多媒体教学的监管和质量,充分利用课堂上多媒体的资源优势,提高教学内容的容量和多样性。增加教学资料数量,帮助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辅助、教师交流。

7)教学质量建设方面

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协作,保证教学质量继续提高,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近五年来,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及应用方面,教研室成员共参与校级教改项目6项,其中主持4项;参与厅级教改项目1项,其中主持1项;教研室成员以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共计8篇,以第二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篇;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共计27次,其中省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市厅级一等奖1次,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上述教学改革成果,通过我校2012—2014级非计算机专业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对课程和任课教师的认可度大大提高,2012级同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成及格率达到95%。这些都说明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在教学改革及应用方面,教研室成员共参与校级教改项目6项,其中主持4项;参与厅级教改项目1项,其中主持1项;教研室成员以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共计8篇,以第二作者发表教改论文2篇;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共计27次,其中省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1次,市厅级一等奖1次,校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

在科研成果方面,教研室成员共参与省级项目18项,主持13项;市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8项,主持7项;发表期刊学术论文共计4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33篇,第二作者发表9篇,中文核心期刊16篇,EI检索期刊3篇;获得省厅级奖共计13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出版教材4部,主编2部,副主编1部,参编1部。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