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软件与理论教研室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

         2018-06-14        364

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培养与培训,建成一支与学校专业发展、教学规模相适应,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素质优良,职称、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1.建立一支数量和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软件与理论教研室成立于200812月,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认真执行《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促进广大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用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精湛的科学文化知识、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陶冶和教育。倡导优良教风学风,要求教师遵守教育法规和学术道德,在教学科研中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又严谨求实,力戒急功近利,杜绝弄虚作假,抵制学术腐败。强化教书育人的政策导向,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

3.形式多样,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或请进来,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学历补偿与素质提高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博士学习,提升自身学历。专业带头人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制定激励机制,支持教师参加与技术项目的开发建设和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切实加强新技术教学新理念的培训,采取与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培养的方式,提高教师新技术吸收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能力。

积极培养培训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增强教师队伍的发展后劲。

4.构建合理科学的专业教师团队。

突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教师三支队伍建设。各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教研室的作用,创建示范特色专业和特色专业;鼓励教师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管理模式;鼓励教师积极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加大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

5.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进一步明确教师教学岗位职责,确定符合现代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师标准工作量,为有效进行考核、激励提供客观依据。建立健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二、建设思路

1.弘扬师德,完善教师队伍的导向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建设,采取正面导向、榜样激励,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师德教育方式,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风气,使抽象的价值观和师德规范条文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在各类培训中,强化教科研的引领,强化骨干教师的引领,引导教师做研究型教师,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坚持面向全体教师,创新教师培养培训的途径与方法,为每位教师创造学习、发展的均衡机会和条件。通过专业化发展的培养培训,探索和实施教、学、研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形成教研与科研并举、理念与实践结合、学校学院与教师同行的培训新格局。

3.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分期、分批有序地送到外部公司或者培训机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为教师提供继续发展的平台。

三、培养方式

1.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

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主要是对进入教研室的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有经验的老教师作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思想和业务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快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使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尽快入门、过关、胜任。

2.坚持青年教师讲课前的试讲活动

新进入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上讲台给学生授课前必须进行试讲,由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参加,对试讲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进行评议和指导,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

3.坚持教研室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制度

教研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每学年不少于 6 次。集体备课时,有经验的主讲老教师首先说明某一教学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主要应采取的教学方法,然后,参会教师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另外,教研室的每个教师都应该做到公开教学、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4.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青年教师讲课大赛

我院开展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是青年教师相互学习的极好机会,教研室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赛讲活动,并为此创造必要的条件。

5.定期进行学术讲座

积极坚持教师在教研室内定期进行学术讲座,教研室安排每个教师每学期做一次学术讲座,选题不限。期望,经过定期进行学术讲座,能对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有所促进。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和学术报告。

6.创造教师进修、开会、学习的机会

扑捉现代信息,抢抓学习机遇,为课程组教师提供和创造学习机会,指派课程组教师赴更高等的学府学习、参观、培训、参加学术交流,倾听国内外专家教授的学术报告和现场教学,更新观念,提高水平,再上新台阶。

7.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

鼓励和支持教师申报教研教改项目,提高现有人员的科研水平,形成科研队伍,提高队伍中高职称高学历层次人员。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科研水平。

四、培养培训内容与措施

1.争取学校和学院支持,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培养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是主动向学校和学院汇报信息安全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争取学校和学院的财政支持;二是积极与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学生处等部门协调进一步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增加师资培训项目和培训经费;三是与计算机学院领导小组协调,多参与学校外部公司企业合作,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新观念、新举措。

2.加强组织领导,为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和经费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以教研室主任为组长的师资队伍培养培训小组,统一和学院领导协调教研室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确保每年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经费足额到位。

3.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持续活力

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建设科学的可量化的教师岗位业绩考核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教师岗位业绩考核指标设置突出体现双师素质要求,重点考核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重点考查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和成果。

教研室将优秀教案精品课程带头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作为激励教师争先创优,提高素质的长效机制,对教师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学院评优、职称评定挂钩。

4.坚持产教研有机结合,建立较完善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培养,实现三项紧密对接,即专业课程与软件公司、培训基地对接,授课专业教师与培训任务对接,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对接。

专业教师承担实训授课、实习指导的责任。专业教师开展一定学时的实训授课,与软件公司、培训公司一起指导学生实习。同时还要承担相关课题研究。晋升职称的专业教师要完成至少一项教学改革项目,学科带头人要主持或主要参与一门专业技术课。

5.围绕重点建设专业,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通过对中级职称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新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企业调研、承接课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使之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应用技术开发能力、专业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能力,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的骨干力量。

6.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建立健全各种制度,树立师德标兵,倡导教师爱岗、爱生、爱教的新风尚,使全体教研室教师自觉遵守学校、学院和信息安全教研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正确对待名利,激励教师以身立教,做敬业奉献的模范,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五、培养范围

信息安全教研室的所有教师。

六、培养周期

根据具体培训项目确定。因学科建设需要,或专业有特殊要求的,可申请适当延长。

七、培养要求

1.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任课教师职责的要求,做好任课前准备,熟悉教学流程与规范,完成业务工作规定的工作量,保证教学质量。

2.青年教师到院工作后的第一学期,要求每学期不定时听课15学时以上。需填写听课记录表。学期末,需将听课表统一上交学院办公室,并作为青年教师转正定级、评聘职称等考核依据之一。

3.初次承担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要求在授课前两个星期,由教研室组织试讲,经教研室集体评审合格后(如一次不合格,则需多次反复试讲),方可接受教学任务。

4.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开展探索性研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了解和进入专业发展主流和前沿,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今后较长时间内所要从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根据确立的研究方向,在培养期内公开发表较高质量论文3篇以上;或参编出版教材一部以上;积极申报或参与院级以上科研课题一项。

5.根据学院有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层次;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或进修学习;有计划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跟踪国内外学术前沿,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打印文章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